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一级、二级种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马铃薯一级、二级种薯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irst-grade and Second-grade Potato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813-2021马铃薯一级二级种薯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生产环境条件
规程明确指出,种薯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应在5.5至7.0之间,前茬作物不宜为茄科类植物。这些条件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确保种薯的质量。
种薯繁育
规程强调了种薯繁育的重要性,要求使用脱毒苗作为原原种,并采用脱毒试管苗扩繁的方法来保证种薯的健康性。同时规定了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的具体繁殖代数,一级种薯不超过两代,二级种薯不超过三代,以维持种性的稳定性。
栽培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规程提出了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方案。例如,一级种薯的推荐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株左右,而二级种薯则可适当降低至3500株/亩。肥料施用需遵循平衡施肥原则,注重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特别是要重视钾肥的使用量,以促进块茎膨大。
病虫害防治
规程特别提到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病虫害,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以及化学药剂喷洒等手段。对于晚疫病这样的主要病害,规程建议采用保护性杀菌剂提前预防,并结合农业防治方法如清除田间病残体等措施。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需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减少泥土附着量。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并分级包装入库。贮藏期间温度控制在1-3℃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处理腐烂或发芽的种薯。
以上是对《DB51/T 2813-2021马铃薯一级二级种薯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