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胡桃楸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胡桃楸的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uglans mandshurica Seedling Propagation by So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262—2021胡桃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胡桃楸的播种育苗工作,提高苗木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中指出,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地方。具体要求包括:
- 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
- 前茬作物以豆科植物为宜,避免连作。
- 在播种前需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以上,并做好床面整理。
种子采集与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苗木生长。规程规定:
- 种子应从健康母树上采集,确保种源纯正。
-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防止霉变。
- 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层积法和温水浸泡法。层积法要求将种子与湿沙按1:3比例混合,在低温条件下存放40-60天;温水浸泡则是在40℃左右的水中浸泡24小时。
播种时间和方法
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地表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
- 条播:行距保持在25-30厘米,株距10-15厘米,覆土厚度2-3厘米。
- 撒播:均匀撒播种子后轻压并覆盖一层薄土。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保证苗木健壮成长的关键环节。规程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幼苗出土初期要勤浇水。
- 除草: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养分竞争。
- 追肥:当苗木长到一定高度时(约10厘米),可以追施氮肥促进生长。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木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措施控制。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升胡桃楸苗木的质量,为后续造林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