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藜麦青贮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青贮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藜麦青贮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Quinoa Si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247—2021《藜麦青贮技术规程》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藜麦青贮的生产过程,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条款:4.1 选址要求
- 解读:藜麦青贮场地的选择应考虑地形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等因素。避免选择低洼地或易受洪水威胁的地方,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霉菌生长。此外,还需远离水源保护区和居民区,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青贮原料收获
标准条款:5.1 收获时间
- 解读:藜麦青贮的最佳收获时期为植株籽粒达到乳熟期至蜡熟期之间。此时植物体内干物质含量适中,既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成分又能便于后续加工处理。过早收获会导致养分不足,而过晚则可能增加纤维素比例影响消化率。
切碎与装填
标准条款:6.2 切碎长度
- 解读:将藜麦秸秆切碎至2-3厘米长是最优选择。适当的切碎长度有助于提高压实度并促进厌氧环境形成,从而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水分含量在60%-70%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青贮效果。
发酵与储存
标准条款:7.1 发酵周期
- 解读:通常情况下,完整的发酵周期需要30-90天时间。在此期间内,通过密封措施创造无氧条件促使有益乳酸菌繁殖产生大量乳酸降低pH值,最终实现对饲料成分的有效保存。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阶段要定期检查封口是否完好无损以防空气进入造成腐败变质。
以上只是部分关键内容概述,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具体生产条件灵活调整相关参数。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B15/T 2247—2021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