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驴副伤寒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及饲养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驴副伤寒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wine Paratyphoid in Donkey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驴副伤寒防治技术规范》(DB62/T 4323-2021)是甘肃省发布的关于驴副伤寒防控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驴副伤寒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养驴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标准中明确指出,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包括定期消毒、隔离新进动物等措施。例如,第5.1条规定“养殖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车辆进出需彻底消毒”,这是为了防止病原体通过外来人员或车辆带入场区。
在疫苗接种方面,第6.2条要求“新生驴驹应在出生后20天内完成初免,并于一个月后加强免疫”。这有助于提高幼畜免疫力,减少发病几率。同时,第6.3条强调“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补种”,以维持群体免疫水平。
对于临床症状观察,第7.1条提到“注意观察驴群食欲、精神状态及排泄物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如腹泻、体温升高,应立即隔离并采样送检。第7.2条还规定了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分离培养与血清学试验,确保诊断准确性。
治疗环节中,第8.1条推荐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需遵循兽医指导,避免滥用造成耐药性问题。此外,第8.2条提倡配合中药调理,比如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方剂,既可缓解症状又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针对病死驴只处理,第9.1条严格要求“按照GB 16548的规定执行”,即采取焚烧或深埋方式销毁尸体,防止环境污染及疫病传播。同时,第9.2条指出要对污染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圈舍、用具等设施。
综上所述,《驴副伤寒防治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构建起完整的防控体系,其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各项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驴副伤寒的发生风险,保障养殖效益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