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地埋滴灌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内荒漠灌区紫花苜蓿种植中的地埋滴灌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of Purple Clover in Desert Irriga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319-2021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地埋滴灌技术规程》是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灌区紫花苜蓿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灌溉系统设计方面,规程明确要求地埋滴灌系统的首部枢纽应包括过滤设备、施肥装置和控制设备等。其中过滤设备的选用需根据水源水质确定,推荐采用离心式过滤器与叠片式过滤器组合使用,以确保滴灌系统正常运行。此外,滴头的间距宜为30cm至50cm,滴头流量应控制在每小时2.0L到4.0L之间,保证水分均匀分布于作物根系区域。
其次在铺设安装上,规程指出地埋管道的埋设深度应在土壤冻结线以下至少20cm,且管道连接处必须采取防渗漏措施。同时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如沟槽开挖宽度应比管道外径大20cm以上,并且回填土料不得含有直径超过2cm的石块或杂物。
再者关于田间管理部分,规程提出了合理的灌溉制度建议。例如,在紫花苜蓿生长初期,每次灌水量不宜超过50mm;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则可适当增加至80mm左右。同时规定了不同生育阶段的灌溉频率,比如幼苗期一般每隔7天灌一次水,而盛花期则可延长至10天一次。
最后还特别强调了维护保养的重要性。要求定期检查系统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及时清理过滤器并校正压力表读数。对于发现的问题部位应及时维修更换,避免因疏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些条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埋滴灌技术体系,为提高荒漠灌区紫花苜蓿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