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伏组件用玻璃耐热冲击测试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光伏组件用玻璃的耐热冲击性能测试。
Title:Test method for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glass used in photovoltaic modu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Q 34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光伏组件用玻璃的检测标准中,TCPIA 0102-2024《光伏组件用玻璃耐热冲击测试方法》作为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对光伏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相较于前一版本(如 TCPIA 0102-2018),新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测试温度梯度的设定。本文将围绕这一变化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背景、技术逻辑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从技术背景来看,光伏组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经历复杂的温变环境,尤其是在昼夜温差较大或极端气候条件下,玻璃材料可能因热胀冷缩而产生应力,进而导致开裂甚至失效。因此,耐热冲击测试的目的在于模拟这种温度骤变条件,评估玻璃材料在高温与低温之间的快速变化下是否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
在旧版标准 TCPIA 0102-2018 中,耐热冲击测试的温度梯度设定为:高温段为 85℃ ± 2℃,低温段为 -40℃ ± 2℃,测试循环次数为 5 次。该设定主要基于当时行业对光伏组件工作环境的认知,认为在大多数地区,组件所处的极端温度范围大致如此。
然而,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组件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在高海拔、沙漠、极地等特殊环境下,组件所承受的温差远超传统标准设定的范围。此外,新型光伏组件(如双面组件、大尺寸组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更为严苛。因此,新版标准 TCPIA 0102-2024 对温度梯度进行了调整,将高温段提升至 95℃ ± 2℃,低温段仍为 -40℃ ± 2℃,测试循环次数维持不变。
这一调整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
1. 更贴近实际工况:部分地区的极端气温已超过 85℃,例如中东、非洲部分地区夏季气温可达 50℃ 以上,而组件表面受阳光直射时温度可能进一步升高。将高温段提高至 95℃,更能反映真实环境下的热冲击强度。
2. 提升产品安全性:更高的温度梯度意味着对玻璃材料的热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有助于筛选出更具耐久性的产品,减少因热应力导致的早期失效风险。
3. 适应新材料与新工艺:随着玻璃制造工艺的进步,部分高性能玻璃具备更强的抗热震能力。通过调整测试条件,可以更好地验证这些材料的实际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执行新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设备校准:确保测试设备能够准确控制并稳定在 95℃ 和 -40℃ 的温度点,避免因温度波动影响测试结果。
- 样品准备: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样品切割、处理和预处理,确保测试过程的一致性。
- 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循环次数和时间间隔进行测试,避免人为干预造成数据偏差。
- 结果判定:测试后需对样品进行目视检查和力学性能测试,确认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TCPIA 0102-2024 在耐热冲击测试中的温度梯度调整,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的敏锐把握。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理解并落实这一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自身产品的特性和使用场景,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测试,以确保光伏组件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