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五指毛桃组织培养育苗的技术要求,包括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继代增殖、生根诱导、炼苗移栽及管理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五指毛桃的组织培养育苗生产及相关研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of Ficus hir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五指毛桃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对于种苗的快速繁殖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DB44/T 2323—2021《五指毛桃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外植体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本。外植体采集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此时植物生长旺盛,细胞分裂活跃。采集后的外植体需立即置于清水中清洗,去除表面污物,并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以上以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是影响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初代培养通常使用6-BA 0.5mg/L+NAA 0.1mg/L的组合促进芽点分化;继代培养则需要调整为6-BA 0.2mg/L+NAA 0.05mg/L来维持芽苗的正常生长;生根培养时,建议采用NAA 1.0mg/L诱导根系形成。
温湿度控制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能够提高组织培养的成功率。标准要求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之间,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光照时间设定为每日12小时。湿度方面,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较为理想。
移栽管理
当幼苗长至3-5厘米且已有良好根系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需将幼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净根部残留的培养基,然后将其移植到预先准备好的基质中,如珍珠岩、蛭石混合土等。初期需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约80%),并逐步减少浇水频率直至完全适应自然环境。
以上内容基于DB44/T 2323—2021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