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黄熊猫的栽培环境、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金黄熊猫的规范化栽培和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olden Pand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金黄熊猫栽培技术规程》(DB44/T 2319—2021)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金黄熊猫的种植技术流程。这项规程对金黄熊猫的生长环境、种苗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生长环境的选择上,规程明确指出金黄熊猫适宜在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具体要求包括年平均气温应在18℃以上,降水量需保持在1200毫米左右,并且土壤pH值应控制在6.0至7.5之间。这些条件能够确保植株健康生长,提高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次,关于种苗的选择,规程强调必须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质种苗。种苗的高度一般要求达到30厘米以上,茎干粗度不低于0.5厘米,叶片完整且颜色鲜绿。同时,规程还建议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繁育种苗,以保证遗传稳定性。
在栽培管理方面,规程提出了详细的养护措施。例如,定植时要合理安排株行距,通常为50×50厘米,以便于后期管理和通风透光。日常管理中需要定期浇水施肥,特别是在生长期每月施一次复合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此外,还需注意修剪整形,及时去除枯枝败叶,保持树形美观。
病虫害防治是栽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规程特别提到,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化学方法如喷洒低毒高效的农药,以及生物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规程还建议建立监测体系,定期检查植株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避免扩散蔓延。
最后,规程还对采收与储存做出了指导。采收时间宜选在秋季,此时植株养分积累充足,品质最佳。采收后要立即进行分级包装,防止机械损伤,并储存在阴凉干燥处,温度保持在5℃至1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以延长保鲜期。
综上所述,《金黄熊猫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为金黄熊猫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种植水平,保障产品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