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菊花工厂化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设施设备、育苗基质、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菊花工厂化育苗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Chrysanthemum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菊花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DB21/T 3474—2021)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菊花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规范,旨在规范菊花种苗生产流程,提高种苗质量。以下为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控制
标准指出,育苗室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0℃至25℃之间,湿度保持在60%到80%范围内。光照强度需达到5000勒克斯以上,且每日光照时间不少于12小时。通过精确调控温湿度和光照,可以有效促进菊花幼苗的健康生长,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病害发生。
二、基质选择与处理
要求选用疏松透气、保水性良好的基质,并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土传病害。具体操作上,可采用蒸汽或化学药剂对基质进行灭菌,确保基质无病原菌及杂草种子残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菊花幼苗提供一个干净健康的生长环境,减少后期管理难度。
三、播种与催芽
播种时要保证种子均匀分布于基质表面,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之后立即浇透水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对于需要催芽的品种,在播种前需将种子浸泡于清水中24小时后再行播种。此步骤有助于提高发芽率,缩短出苗时间。
四、苗期管理
当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后开始间苗定植,株距保持在3厘米左右。定期检查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补充水分但不可积水。同时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此外还需定期喷洒叶面肥,以满足幼苗快速生长所需的养分。
五、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苗床,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者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等手段来进行防治。特别要注意防止蚜虫、白粉虱等常见害虫侵害。
六、出圃标准
当菊花幼苗高度达到10-15厘米,具有5-6片完全展开的真叶时即可出圃。此时幼苗应当根系发达、叶片浓绿且无明显病斑。符合这些标准的菊花幼苗才能适应后续栽培的需求。
以上便是《菊花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环节的具体要求与解析。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提升菊花种苗的质量,还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