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的实验室评价规范,包括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样本采集与处理、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对患者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的实验室评价。
Title:Laboratory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ssessment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313-2021《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 实验室评价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术后胃肠动力实验室评估方法。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深入解析其核心内容。
关于胃排空时间测定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食物的方法来测量胃排空时间。这一方法要求患者在检查前至少禁食6小时,并且需要通过口服含有一定量99mTc标记的食物来进行测试。胃排空时间的正常值范围通常设定为固体食物4-6小时完全排空,液体则在1-2小时内完成。如果患者的胃排空时间显著延长或缩短,则可能提示存在胃轻瘫或其他胃肠功能障碍。
小肠传输时间检测
小肠传输时间的检测主要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法。患者需一次性吞服含有多个不同材质的小球,然后定期拍摄腹部平片观察这些标志物的移动情况。根据标准要求,小肠传输时间的理想值应在24小时内完成,超过此范围可能表明小肠传输延迟或加速,这与多种疾病状态相关联,如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
结肠传输时间评估
结肠传输时间的评估同样采用了不透X线标志物技术。与小肠传输时间类似,患者一次性服用标志物后定期拍片记录其位置变化。一般而言,结肠传输时间的理想范围是在72小时内排出所有标志物。当出现明显延迟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功能性便秘等问题;而过快排出则可能提示腹泻性疾病。
胃电图检查
胃电图能够反映胃电活动的变化,从而间接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标准指出,在进行胃电图检查时,应当注意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因素,并确保电极放置准确无误。胃电图的主要参数包括频率和幅度,正常情况下胃电频率大约为每分钟3次左右波动,而幅度则因个体差异较大。异常的胃电图表现可以作为诊断某些胃肠道疾病的辅助依据。
结语
以上是对DB44/T 2313-2021部分重要内容的详细解读。该标准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实验操作流程,还强调了结果解释的重要性以及与其他临床信息结合应用的原则。这对于提高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机构及研究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相关检查,以获得可靠的数据支持诊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