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烟后大麦丰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烟后大麦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Post-tobacco Barle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5T 57-2021烟后大麦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烟后大麦的丰产栽培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例如云啤4号等。在实际操作中,种植户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挑选适合的品种,确保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4404.1的要求,即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
二、播种技术
关于播种时期,标准建议在烤烟采收后的10至15天内完成。具体来说,如果采用机械化播种,则要求行距为20厘米,株距为10厘米;人工播种时则行距保持不变,但株距可适当调整至8至12厘米。播种深度通常控制在3到5厘米之间,覆土厚度以2到3厘米为宜。
三、施肥管理
肥料施用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其中有机肥与化肥的比例约为1:1。具体用量上,每公顷可施用腐熟农家肥22500至30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3000至4000公斤,同时配施尿素150至225公斤、过磷酸钙375至450公斤以及氯化钾75至150公斤。追肥应在拔节期进行,一般每公顷施用尿素75至150公斤即可。
四、水分管理
灌溉方式提倡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等节水措施。在整个生育期内,要保证田间持水量维持在60%-70%之间。特别是在孕穗开花阶段,如遇干旱应及时补水,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控,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可以采取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等农业措施减少病原菌积累;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化学药剂的选择上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避免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
以上内容只是标准的部分精华部分,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项参数指标,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