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全株玉米微贮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全株玉米微贮饲料的生产、储存和使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ole Corn Silage Microstor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302-2021全株玉米微贮技术规程》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全株玉米微贮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饲料质量、保障动物健康并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原料选择与处理
在原料的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全株玉米应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收获,此时干物质含量应在28%-35%之间。这一阶段的玉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含水量适中,有利于后续的微贮发酵过程。对于收获后的玉米,需要去除泥土、石子等杂质,并且要控制好切碎长度,一般为1-2厘米,这样可以增加表面积,便于微生物发酵。
发酵剂使用
标准强调了发酵剂的重要性,推荐使用乳酸菌为主的复合微生物发酵剂。乳酸菌能够有效降低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确保发酵环境的安全性。同时,还应注意发酵剂的用量,通常每吨原料添加量为100克左右,具体用量需根据实际产品说明书调整。
装填与密封
装填过程中,要保证压实度达到600kg/m³以上,这有助于减少氧气残留,创造厌氧条件。此外,在密封时,应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并用土或其他重物压紧边缘,防止空气进入导致腐败变质。如果是在大型青贮窖内操作,则还需注意分层铺设稻草或秸秆作为隔离层,以增强密封效果。
存储管理
微贮完成后,至少需要经过45天以上的发酵时间才能开窖取用。在此期间,应定期检查窖体状况,一旦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另外,取出后剩余部分仍需重新密封保存,避免暴露于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对微贮料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感官指标(如颜色、气味)、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项目。只有符合相关要求的产品才可以饲喂给家畜食用。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畜禽的实际需求合理搭配其他饲料资源,做到科学配比。
通过以上几点解读可以看出,《DB45/T 2302-2021全株玉米微贮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同时也提供了诸多实用性的建议,对于推动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