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草莓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技术、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大棚草莓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awberry Production in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307T 36-2021 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棚草莓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苗木选择与处理
标准原文:4.1.1 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结果早且品质优良的品种。如红颜、章姬等。
解读: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优质草莓品种至关重要。\"抗病性强\"意味着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频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应性广\"确保了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结果早\"可以抢占市场先机,提高经济效益;而\"品质优良\"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消费者满意度。
栽培环境要求
标准原文:4.2.1 大棚内温度应控制在白天20℃~25℃,夜间8℃~12℃之间;湿度维持在60%~70%范围内。
解读: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对于草莓开花坐果及果实发育有着决定性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植株正常代谢活动,导致产量下降甚至病害发生。同时,适当的空气湿度有助于防止叶片干枯,并促进光合作用的有效进行。
施肥管理
标准原文:5.3.1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少于2000kg;追肥采用平衡型复合肥,每次施肥量不超过5kg/亩。
解读:合理施肥是保证草莓健康生长的基础。有机肥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而适量使用化学肥料则可以快速补充作物所需养分,但需注意避免过量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烧苗现象。
病虫害防治
标准原文:6.1.1 定期检查植株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解读:病虫害是影响草莓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定期巡查可以早期发现问题所在,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物理防治如人工捕捉害虫;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化学防治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风险,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产品。
采收标准
标准原文:7.2.1 成熟果实颜色鲜艳,果实硬度适中,无机械损伤,无病斑。
解读:正确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到草莓的商品价值。过早采摘会导致果实风味不足,过晚则容易出现裂果或者腐烂情况。因此,在确定具体采收日期时需要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天气状况等因素,确保收获到最佳状态的产品。此外,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也要做好防护工作,以延长保鲜期并提升客户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