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储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of Forage Black Rye and Silage Corn in Saline-Alkali Land of Yellow River Del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但由于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传统作物种植受到较大限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TSAASS 158-2024《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围绕该标准中新旧版本的技术要求变化展开讨论,并重点解析其中关于“土壤改良措施”的应用方法。
在对比TSAASS 158-2019与TSAASS 158-2024两个版本时发现,“土壤改良措施”部分从单一的化学改良剂使用扩展到了更加综合性的生态治理方案。具体来说,新版标准强调了以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的重要性,并且增加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指导。
对于如何实施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 选择合适的生物有机肥: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及目标作物需求,合理选择富含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机肥料。同时要确保所选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2. 科学施用化学改良剂:尽管减少了对化学改良剂的依赖,但在必要情况下仍需谨慎使用。施用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并结合降雨量等因素调整施用时间,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3. 积极推广植物修复技术:通过种植耐盐植物如苜蓿等,在改善土壤结构的同时还能为牲畜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此外,还可以考虑轮作制度来进一步优化土壤健康状况。
4. 加强监测与评估工作:定期检测土壤pH值、含盐量等关键指标,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建立长期跟踪记录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复种模式。
综上所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技术规程》(TSAASS 158-2024)相较于前一版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土壤改良这一核心环节上,通过多元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