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紫花苜蓿的种植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falfa Planting on Saline-Alkali 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具有特殊的生态条件,对植物生长构成了显著挑战。在TSAASS 155-2024《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土壤改良措施的具体要求。
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更加细化了土壤改良的方法和步骤。例如,在土壤pH值调整这一部分,新标准提出了更为精确的操作指南:首先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土壤的实际pH值,并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改良剂。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膏、硫磺粉等,但具体使用量需依据土壤类型及目标pH值来计算。此外,还强调了改良剂施用后应充分混匀,以确保效果均匀分布。
这种改进对于提高紫花苜蓿成活率至关重要。因为紫花苜蓿偏好接近中性的土壤环境,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种植者应当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定期监测土壤状况,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另外,关于灌溉管理也有新的指导思想。新版标准提倡采用滴灌技术结合微咸水利用的方式来进行灌溉,这样既能节约淡水资源又能满足作物需求。同时,还特别指出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避免根系因长时间浸泡而导致腐烂现象发生。
总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规程》(TSAASS 155-2024)通过完善土壤改良方案以及优化灌溉策略等方式,为该区域内的紫花苜蓿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些改变不仅有助于提升产量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