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1-甲基-2-(3-吡啶基)吡咯烷的生产加工要求、技术控制指标、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1-甲基-2-(3-吡啶基)吡咯烷的生产与质量控制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Control of 1-Methyl-2-(3-pyridyl)pyrrolid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Y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720-2021《1-甲基-2-(3-吡啶基)吡咯烷生产加工及技术控制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该化学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环保措施。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1. 原料要求:标准明确指出,所有用于生产的原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特别是对于3-吡啶基等关键原料,需确保其纯度达到99%以上,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2. 生产工艺:标准详细描述了从反应到提纯的整个工艺流程。例如,在合成阶段,反应温度应控制在80℃至90℃之间,反应时间为6小时至8小时;而在结晶过程中,则需要将溶液冷却至0℃至5℃并搅拌至少2小时以获得高质量晶体。
3.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标准提出了多项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熔点、红外光谱图等物理化学性质测试方法。此外还强调了每批次产品出厂前均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程序,只有当所有参数均满足标准限值时方可放行销售。
4. 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安全:鉴于1-甲基-2-(3-吡啶基)吡咯烷具有一定毒性,在实际操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受到伤害。为此,标准特别提到要建立完善的废气废水处理系统,并定期监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同时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手套等,并开展定期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5. 储存运输管理:考虑到该化学品属于危险品范畴,在储存期间应当远离火源热源,并存放在阴凉通风处;而运输过程中则需要注意包装完好无损且标识清晰可见,避免与其他易燃物混装混运。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DB42/T 1720-2021》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直至成品交付全过程的技术细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工行业对于绿色环保理念日益重视的趋势特点。这对于促进湖北省内相关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