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环境控制、营养需求、健康管理及记录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Title:Regulations for the Breeding Management of Replacement Gil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6T 39-2021《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是河南省针对后备母猪养殖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饲料与营养
标准要求后备母猪的日粮应富含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特别是钙磷比例要适当。例如,粗蛋白含量应在14%-16%之间,钙磷比为1.2:1至1.5:1。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后备母猪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保证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二、环境控制
规定猪舍温度应保持在18℃-22℃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这样的温湿度条件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猪只的舒适度。此外,猪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三、免疫接种
标准明确指出,后备母猪需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通常包括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疾病的预防。疫苗接种不仅能够有效防控疾病,还能提升母猪的健康水平,为后续繁殖打下坚实基础。
四、运动与锻炼
建议每天让后备母猪有至少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骨骼发育,并且能改善食欲。通过合理的运动安排,可以有效防止肥胖,维持适宜的体况。
五、选育与淘汰
强调要定期对后备母猪进行生产性能评估,包括背膘厚度、排卵数等指标。对于不符合种用标准的个体应及时淘汰,以确保群体的整体质量。这项措施对于提高整个猪群的繁殖效率至关重要。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DB4106T 39-2021的核心内容,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和饲养后备母猪,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