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五云冬瓜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五云冬瓜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uyun Winter Mel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421-2021《五云冬瓜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五云冬瓜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冬瓜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1. 选址与整地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种植基地的选择条件,包括土壤类型、pH值以及前茬作物等要求。五云冬瓜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上种植,土壤pH值以5.5至7.0为宜。此外,前茬作物不宜为瓜类作物,以避免连作障碍。在整地时,应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为基肥,并做好田间排灌设施。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五云冬瓜品种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并强调种子质量需符合GB/T 16715.1的规定。种子处理方面,推荐采用温水浸种法,即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约15分钟,随后冷却至室温继续浸泡4-6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提高发芽率。
3. 播种育苗
关于播种时间,标准指出应在无霜期到来前40-50天进行温室育苗,确保幼苗能在适宜温度下生长发育。播种前要对育苗床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多菌灵或其他高效低毒杀菌剂喷洒。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有利于种子萌发。当幼苗长出真叶后可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徒长。
4. 定植与田间管理
定植密度直接影响到最终产量,标准建议株行距为1.5米×2.0米较为合理。定植时要注意保护根系不受损伤,同时保证幼苗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定植后要加强水分管理,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需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但不可积水。施肥方面,除基肥外,在生长中期还需追施复合肥,每次每亩用量约为20-30公斤,并结合灌溉进行。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五云冬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提倡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农业防治主要包括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合理密植等手段;化学防治则需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避免过量施药造成环境污染。对于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可以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6. 收获与采收后的处理
五云冬瓜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果实充分膨大且皮色转为深绿时。收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采收后的冬瓜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如果需要长途运输,则需采取适当的包装措施,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出,《五云冬瓜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地到收获的全过程,还特别强调了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对于推动五云冬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