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脚板薯间作冬瓜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脚板薯与冬瓜间作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of Tacca and Winter Mel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419-2021《脚板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脚板薯与冬瓜间作的种植技术流程。这项标准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标准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采用脚板薯与冬瓜间作模式进行生产的田块。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作物组合方式,为后续的技术指导提供了前提条件。
种植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前茬作物未种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作为种植地。这种选择能够有效避免连作障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此外,要求地块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确保冬瓜生长所需的充足阳光。
品种选择
对于脚板薯而言,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而冬瓜则需挑选耐寒、抗病、结果率高、商品性好的品种。合理搭配不同特性的品种有助于提高整体产量和经济效益。
播种育苗
脚板薯通常采用块茎繁殖,在春季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冬瓜种子则需先经过温汤浸种处理后再播种,这样可以增强种子活力,促进出苗整齐。同时,注意控制播种密度,以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田间管理
# 施肥灌溉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生长阶段适时追肥。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要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满足果实发育的需求。灌溉方面,应采取滴灌或喷灌等节水措施,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
#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可选用生物农药或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 整枝修剪
及时去除多余的侧枝,集中养分供给主蔓,促进主蔓健壮成长。对于冬瓜来说,还需适当摘除部分叶片,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
收获贮藏
脚板薯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黄后采收,而冬瓜则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收获时间。收获后的脚板薯应及时清洗晾晒,并储存在干燥通风处;冬瓜则需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表皮,然后放置于阴凉处保存。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脚板薯与冬瓜间作的生产效率,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本标准,共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