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雷峰山茶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管理、加工工艺、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管理办法批准保护的雷峰山茶。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Leifeng Mountai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雷峰山茶》(DB36/T 1418-2021)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雷峰山茶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雷峰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产地环境、栽培管理、加工工艺、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规范雷峰山茶的生产与品质。
首先,标准明确了雷峰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这一范围限定了雷峰山茶的原产地,确保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保留。只有在特定区域内生产的茶叶才能被称为雷峰山茶,这不仅保护了品牌的独特性,也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标准对产地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雷峰山茶的种植地必须位于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土壤类型为黄壤或红壤,pH值在4.5至6.5之间。这样的环境条件能够赋予茶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此外,茶园应远离工业污染源,保证茶叶的纯净度。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例如,茶树品种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如鸠坑种、迎霜等。同时,要求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行间距和株间距,以便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避免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加工工艺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标准规定了雷峰山茶的加工流程,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其中,鲜叶采摘应在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进行,选择芽叶完整、新鲜的原料。杀青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防止出现焦边或失水过多的情况。揉捻力度适中,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以免影响茶叶的形状和内含物释放。干燥阶段则需采用低温慢烘的方式,确保茶叶香气浓郁且不易变质。
对于成品茶的质量要求,标准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感官指标包括色泽、香气、滋味和形态四个方面,要求茶叶色泽绿润、香气高长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形态匀整美观。理化指标主要涉及水分含量、总灰分含量、水浸出物含量等,这些指标反映了茶叶的内在品质。卫生指标则涵盖了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方面,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最后,标准还明确了检验方法和判定规则。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感官审评法、仪器分析法等,用于检测茶叶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判定规则则规定了当某项指标不合格时如何处理,以及复检程序等内容。
总之,《地理标志产品 雷峰山茶》(DB36/T 1418-2021)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规定,全面规范了雷峰山茶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为推动雷峰山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