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江市集体协商工作等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级划分及评定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江市行政区域内企业、行业(区域)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的评价。
Title:Neijiang Collective Bargaining Work Grade Evaluation System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0T 33—2021内江市集体协商工作等级评价体系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内江市集体协商工作的技术性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集体协商的定义,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平等对话、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协商双方地位的平等性以及协商过程中的互动交流。
其次,在评价指标体系部分,标准提出了五个一级指标:组织建设、协商准备、协商实施、协商结果及效果评估。其中,组织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协商机制,包括成立协商小组、制定协商计划等;协商准备则关注信息收集、议题确定等方面;协商实施涉及会议召开、记录保存等内容;协商结果侧重于协议签订后的执行情况;效果评估是对整个协商过程的综合考量。
再者,关于协商内容的具体规定,标准指出应当涵盖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多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劳动报酬方面,应确保工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地经济增长率,并且要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等因素。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的要求。例如,在涉及女职工权益时,需重点关注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措施;而对于未成年工,则需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最后,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评分细则,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每项具体条款都有相应的分值分配。这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引,同时也便于后续监督考核工作的开展。
总之,《DB5110T 33—2021》作为内江市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不仅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而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对于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