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小麦生产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和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小麦生产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与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while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Wheat Production - Part 1: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700.1-2021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第1部分:小麦》是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小麦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化肥减施增效”、“农药减施增效”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化肥减施增效”是指通过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以及采用新型肥料等方式,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技术措施。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要求
#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小麦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标准,推荐使用生物种衣剂或高效低毒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强调了种衣剂用量要适中,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 施肥管理
在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平衡施肥的原则,即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前茬作物种类及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比例。具体而言,建议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70%,追肥占30%-40%。此外,提倡施用缓释肥或控失肥,这类肥料能够有效控制养分释放速度,从而减少流失并提高利用率。
#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鼓励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措施;物理防治则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当需要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和次数喷洒,切勿超量使用。
# 收获后处理
收获后的粮食储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标准指出,收获后的粮食应及时晾晒干燥至安全水分含量(一般为12%-14%),然后入库保存。另外,还应注意防止仓储期间发生霉变等问题。
检验方法
为了确保上述各项技术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田间调查记录来评估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取样分析测定土壤养分状况等手段来监控施肥效果。
总之,《DB42/T 1700.1-2021》为小麦生产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化肥和农药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共同推进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