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虹鳟繁育和防疫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虹鳟的人工繁育、苗种培育及疫病防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inbow Trout Breeding and Disease Preven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1T 103—2021《虹鳟繁育防疫技术规范》是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虹鳟鱼繁育过程中的防疫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虹鳟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关于水质管理
标准中明确要求养殖用水应符合GB/T 11607的规定,即水源必须清洁无污染,并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等。这表明在虹鳟繁育过程中,良好的水质是确保鱼苗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如果水质不佳可能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二、疫苗接种
标准指出,在虹鳟鱼种培育阶段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疫苗接种。例如,对于特定病原体如细菌性疾病,需要提前注射相应的灭活或减毒疫苗。这一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抗生素使用频率,提高养殖效益。
三、消毒处理
对于孵化设施及工具,标准强调必须采用有效的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彻底消毒。比如,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网箱或者紫外线照射孵化池壁。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保护亲本和子代健康。
四、日常巡查与记录
规定了每天至少一次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观察鱼类活动状态、测量水温变化等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对策,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灾难。
五、废弃物处置
强调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都不得随意丢弃,而是要集中收集后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理。此举不仅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
六、人员培训
最后还特别提到相关人员应当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熟悉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要点。只有具备足够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执行上述各项措施,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内容只是整个标准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该标准对于提升四川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虹鳟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