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中可信计算的技术要求,包括可信计算的基本原则、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开发、部署和评估基于可信计算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企业和组织。
Title:Innovative Cybersecurity Technology - Trusted Comput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ZISIA 04-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可信计算技术要求》中,有一项重要变化是关于可信平台模块(TPM)的初始化流程。新版本对这一流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TPM初始化流程的新旧对比
# 老版本要求
在老版本中,TPM初始化主要关注的是基本功能的启动和自检过程。具体来说,TPM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 物理启动:通过物理开关启动设备。
2. 自检:执行一系列硬件和固件的自检程序。
3. 软件加载:加载必要的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4. 安全配置:设置初始的安全参数,如密钥存储位置等。
# 新版本要求
新版本增加了更多细节和安全性措施,特别是在初始化过程中引入了动态信任根(Dynamic Root of Trust, DRT)的概念。这意味着:
1. 增强的自检:除了常规的硬件和固件检查外,还增加了对关键软件组件的完整性验证。
2. 动态信任根生成:在系统启动时动态生成信任根,而不是依赖固定的初始信任点。
3. 实时监控:在整个初始化过程中,持续监控可能的安全威胁,并记录相关日志以便后续审计。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有效应用这些新要求,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升级硬件和固件:确保所有支持TPM的设备都已更新到最新版本,以支持新的初始化流程。
2. 实施自动化工具:利用自动化工具来执行详细的自检和完整性验证,减少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3. 建立日志管理系统:部署一个能够实时收集、分析和存储初始化阶段日志的系统,便于快速响应潜在的安全事件。
4. 定期培训员工:组织专门的技术培训,让IT团队熟悉新的TPM初始化流程及其背后的安全理念。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TZISIA 04-2024的标准要求,还能显著提升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