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草菇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栽培材料、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接种管理、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无公害草菇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Polluting Straw Mushroo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02T 059-2021《无公害草菇栽培技术规程》是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草菇栽培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1. 环境条件:标准要求栽培场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确保空气、水源和土壤符合国家有关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草菇的生长不受有害物质的影响,保障产品质量。
2. 菌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草菇品种,并经过当地农业部门认定或推荐。这一条强调了菌种的质量对最终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好的菌种能够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产量。
3. 栽培基质:栽培基质以稻草、棉籽壳为主,辅以适量的其他有机物。要求基质新鲜、干燥、无霉变,且pH值在5.8~6.8之间。合理的基质配比可以为草菇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同时维持适宜的酸碱度有助于其正常生长。
4. 栽培管理:包括播种期的选择、温度湿度控制、通风换气等环节。例如,在发菌阶段需保持黑暗环境,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出菇期间则需要适当降低温度至20℃~25℃,并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85%~95%)。这些措施旨在模拟自然条件下最有利于草菇生长的生态条件。
5. 病虫害防治: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灯诱杀害虫,化学药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此条规定体现了绿色防控的理念,减少化学农药残留风险。
通过遵循以上要点,可以有效提升无公害草菇栽培的成功率与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