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柴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杨柴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ing and Nursery of Caragana korshinsk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杨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15/T 2222—2021)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为杨柴的播种育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指出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在6.5-7.5之间的地块。苗圃地在使用前需深耕细作,并施足基肥。具体要求包括:耕深不低于30cm,每亩施有机肥不少于2000kg,同时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杨柴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出苗率和苗木质量。标准强调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确保种子饱满无病虫害。此外还规定了种子催芽的方法:可采用温水浸泡或机械擦伤种皮等方式促进种子吸水膨胀,从而加快发芽速度。例如,温水浸泡法要求将种子置于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期间需要不断搅拌并更换清水,以保证种子均匀吸水。
3. 播种时间与方法
播种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气候特点,一般建议春季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则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控制在20-30cm之间,覆土厚度保持在1-1.5cm范围内。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水分吸收和萌发。
4.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培育健壮苗木的关键环节。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增加灌溉次数。
- 除草:及时清除杂草,避免与幼苗争夺养分和水分。
- 间苗定苗: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间苗,留苗间距保持在8-10cm左右,保证每株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 施肥:在幼苗生长旺盛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根系发育和叶片扩展。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杨柴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满足造林绿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