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野豌豆良种繁育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山野豌豆良种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Seed Production of Wild P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908—2021《山野豌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山野豌豆良种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繁殖隔离区设置、种子生产田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质量控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繁殖隔离区设置
标准中指出,山野豌豆良种繁育时应设置隔离区以防止品种混杂。具体要求如下:
1. 隔离区宽度不得少于5米;
2. 隔离区内不得种植其他种类的豆科植物;
3. 若采用机械收获,则隔离区宽度需增加至10米以上。
此规定旨在确保山野豌豆品种纯度,避免因花粉传播导致品种退化或混杂。
二、种子生产田选择
选择适宜的生产田对于保证山野豌豆种子质量至关重要。标准强调:
1. 生产田应具有良好的排灌条件,土壤肥力适中;
2. 连续三年未种植过豆科作物;
3. 远离交通干道至少100米以上,减少外界污染。
这些条件有助于提供一个相对封闭且营养丰富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山野豌豆健康生长。
三、播种
关于播种部分,标准明确了以下几点:
1. 播种时间应在春季解冻后土壤温度稳定在5℃以上;
2. 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晒种2-3天以及用专用药剂拌种;
3. 每亩播种量为5-7公斤,行距保持在25-30厘米之间。
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方式可以提高出苗率并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阶段,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1. 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及时清除杂草;
2. 根据实际情况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3. 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蚜虫和锈病的发生。
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产量和品质。
五、收获与质量控制
最后,在收获环节,标准要求:
1. 当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脱落、荚果呈黄色时即可开始收获;
2. 使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时需调整好割台高度;
3. 收获后的种子要经过清选分级后入库保存。
严格的收获流程和后续处理程序可确保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山野豌豆种子。
综上所述,《山野豌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规范了山野豌豆良种繁育全过程,为生产者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依据。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将有助于提高山野豌豆种子的质量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