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生产、收获、储存及加工过程中生物毒素控制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花生的种植、收获、储存及初加工环节中生物毒素的防控。
Title:Peanut Mycotoxin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310-2021《花生生物毒素控制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花生生产过程中生物毒素防控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原料验收环节,标准明确要求对进厂的花生进行严格的感官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特别是要重点检测黄曲霉毒素B1等常见生物毒素含量。当发现原料受到污染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或废弃处理。
其次,在储存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规定仓库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以抑制霉菌生长。同时要求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库房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再者,在加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也十分关键。标准指出,在筛选分级、剥壳破碎等工序中都必须配备有效的除尘设备,减少粉尘飞扬带来的潜在危害。此外还特别提到烘烤干燥是降低毒素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需确保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过热导致营养成分损失。
最后,在成品检验阶段,除了常规的质量指标外,还需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开展专项检测。只有经过全面评估确认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才能准予出厂销售。
总之,《花生生物毒素控制技术规程》从源头到终端各个环节均制定了详尽而科学的规定,为生产企业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案,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花生制品的安全性与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