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薇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紫薇的繁育和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rape Myrtle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312-2021《紫薇繁育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紫薇苗木繁育的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质资源采集
标准中提到“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种子”。这意味着在选择种源时,要确保母树健康且没有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质量,提高发芽率和苗木的适应性。
2. 播种育苗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这一条强调了种子消毒的重要性,防止病原菌传播,保障幼苗健康成长。同时,还建议使用沙床或营养土进行播种,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3. 扦插繁殖
标准指出“插穗长度一般为15-20厘米,直径0.8-1.2厘米”,并且需要去除下部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生根剂处理可促进插穗生根”,这表明了插穗的选择、修剪以及化学辅助措施对于提高扦插成功率至关重要。
4. 移植管理
在苗木移植阶段,“定植株行距宜为2米×2米”,并要求“及时浇水、施肥及松土除草”。合理的株行距能够保证足够的光照和通风条件,而及时的田间管理则有助于苗木快速恢复生长。
5. 病虫害防治
提到“应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原则。提倡利用天敌昆虫或者微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数量,当病情严重时才考虑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这种方法既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能避免药物残留问题。
6. 越冬防护
对于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来临前应对幼树采取覆盖稻草帘等保温措施”,这是为了帮助苗木顺利度过低温季节,防止冻害发生。
以上内容基于DB4117T 312-2021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指导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好地遵循科学规范,从而培育出优质健康的紫薇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