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羔羊补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补饲方法、饲料要求、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羔羊的补饲管理及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mb Suppleme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379-2021《羔羊补饲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羔羊补饲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羔羊补饲”的概念,即在羔羊断奶后至6月龄期间,除了母乳或代乳品外,额外提供饲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所需营养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补饲的时间节点以及目的,即促进羔羊健康成长并为后续育肥打下良好基础。
补饲开始时间
根据标准规定,羔羊补饲应在出生后30天左右开始。此时羔羊已具备一定的消化能力,并能从固体饲料中获取部分营养。早期补饲有助于减轻母羊负担,同时让羔羊逐渐适应固体饲料,减少断奶应激。
饲料配比与组成
标准对补饲阶段的饲料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议采用高蛋白、高能量且易消化吸收的饲料配方。例如,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粗纤维含量控制在12%-15%之间。此外,还应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确保羔羊全面均衡地摄取各种必需营养素。
喂养方式
推荐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补饲。这样可以避免因争抢食物而产生的冲突,也有利于观察每只羔羊的进食情况。同时,还需定期检查饲料质量,防止发霉变质,保证羔羊摄入安全健康的食品。
卫生管理
在补饲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至关重要。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清理圈舍、消毒喂食器具、控制饲养密度等措施。这些都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保障羔羊健康成长。
观察与调整
最后,标准特别指出要密切注意羔羊的生长发育状况。如果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其他异常现象,则应及时调整饲料种类或喂养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适时的干预,才能实现最佳的养殖效果。
以上便是关于DB13/T 5379-2021《羔羊补饲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羔羊生产效率,还能促进整个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