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数字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要求、系统安全要求及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重点用能单位数字能源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其他用能单位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Key Energy-consuming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3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318-2021《重点用能单位数字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是一项为指导重点用能单位构建高效、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的省级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系统架构要求
标准指出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用层则提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这种架构的设计旨在实现从底层数据采集到高层决策支持的无缝衔接。
数据采集与存储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强调了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要求系统能够采集电、水、气、热等主要能源消耗数据,并且具备对异常数据的自动识别功能。对于数据存储,标准建议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同时提出数据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的要求,以便于后续审计和分析。
能源监测与分析
关于能源监测,标准提出了实时监控的要求,即系统需具备实时显示各能耗设备运行状态的功能。此外,还要求系统能够生成详细的能耗报告,包括但不限于日、月、年的能耗统计图表。在数据分析上,标准鼓励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以提升预测精度和优化建议的质量。
安全保障措施
鉴于能源数据的重要性,标准特别强调了系统的安全性。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建立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信息;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补发现的问题。
用户界面设计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标准对用户界面的设计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便易行,支持多语言切换等功能。同时,还提倡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复杂的能源数据,使管理者能够快速理解当前状况并作出相应调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重点用能单位数字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数字能源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而且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实施指南,有助于指导企业更好地建设和运营其数字能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