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鹅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引种、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疫病防控及档案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种鹅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Goos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017-2021《种鹅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种鹅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种鹅场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设。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种鹅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此外,鹅舍的设计应考虑到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确保种鹅在不同季节都能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2. 饲养管理
- 饲料与饮水:规定了种鹅的日粮配方及营养需求,强调要根据种鹅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比。同时,需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以满足其日常代谢所需。
- 日常观察:要求定期检查种鹅健康状况,包括羽毛光泽度、活动能力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3. 繁殖技术
- 选种与配对:强调选用健康无病、体型匀称的个体作为种鹅,并合理安排公母比例(通常为1:3至1:5),以提高受精率。
- 孵化条件:明确了蛋种鹅孵化时所需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如孵化初期保持较高湿度有助于胚胎发育,后期降低湿度则有利于雏鹅破壳而出。
4. 疾病防控
- 免疫接种:建议按照当地兽医部门推荐的免疫程序对种鹅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 消毒措施:定期对鹅舍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扫与消毒,特别是产蛋区和饮水设备,防止细菌滋生。
5. 记录档案
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种鹅来源、饲养日志、繁殖数据等内容,以便追溯问题根源并优化生产流程。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种鹅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为种鹅养殖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种鹅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从业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改进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