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茉莉花低产田改造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改造内容与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茉莉花低产田的改造及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novation of Low-yield Jasmine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茉莉花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DB45/T 2221-2020)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针对茉莉花种植中低产田改造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茉莉花主产区低产田的改造工作。其中,“低产田”被定义为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70%的茉莉花种植地。这一定义明确了改造工作的目标对象,即那些生产效率较低的土地。
二、土壤改良措施
根据标准要求,土壤改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深耕深翻:要求深耕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2. 增施有机肥:每公顷需增施腐熟农家肥不少于30吨,并配合适量磷钾肥,调整土壤养分结构。
3. 客土改良:对于土层过薄或质地不良的地块,可采用客土法增加有效土层厚度至50厘米以上。
三、灌溉系统建设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标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设置完善的排灌系统:确保旱能灌、涝能排,避免因水分不足或过多导致减产。
2. 推广滴灌技术:提倡使用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3. 雨水收集利用:鼓励建设雨水收集池,将雨水用于非关键时期的灌溉需求。
四、品种选择与合理密植
标准强调了优良品种的重要性及科学规划种植密度的意义:
1. 选用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茉莉花品种;
2.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株行距,一般情况下推荐行距为1.2米,株距为0.8米;
3. 注意适时定植,避免春季霜冻影响幼苗成活率。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病虫害管理上,该标准提倡采取综合防控策略:
1. 加强田间监测:定期巡查田块,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病虫害迹象;
2. 物理防治为主:如设置黄色粘板诱杀害虫;
3. 化学药剂使用须谨慎: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频次,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
六、采收与加工指导
最后,在收获环节也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1. 确定最佳采摘时间:通常是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采摘;
2. 分级包装运输:按照质量等级分别堆放,防止相互挤压损伤花朵;
3. 初步处理:尽快摊晾通风,降低温度,防止发热霉变。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茉莉花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土地准备到最终产品加工的全过程,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应用。这些措施对于提升茉莉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