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恩施青钱柳富硒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恩施青钱柳的富硒生产及其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shi Cyclocarya paliurus Selenium-enrich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28T 43-2020《恩施青钱柳富硒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青钱柳的富硒栽培技术。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苗木选择与培育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生产的青钱柳苗木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并且要求苗木高度不低于30厘米,地径不小于0.3厘米。这一规定确保了苗木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抗逆性,为后续的种植提供了基础保障。
栽植密度
根据标准推荐,青钱柳的栽植密度应控制在每亩110株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树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光合作用,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及地上部分生长至关重要。
富硒肥料施用
本标准特别强调了富硒肥料的应用。建议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用一次富硒肥,每次每株用量约为50克至100克。施肥时应注意均匀撒布于树冠投影范围内,并结合浇水以利于养分吸收。通过科学合理地施用富硒肥料,可以显著提升青钱柳叶片中硒元素含量,满足市场需求。
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巡查果园状况,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减少病原菌滋生环境;采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控制害虫数量,尽量避免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收获与加工
当青钱柳达到一定年龄后即可开始收获。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收获应在种植后的第三年进行,之后每隔两年采收一次。收获时需保留适当数量的新梢作为下一轮生长的基础。收获后的原料应及时送往加工厂处理,主要包括清洗、烘干等步骤,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以上是对DB4228T 43-2020《恩施青钱柳富硒生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要条文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规范不仅能够提高青钱柳产品的品质,还能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