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退耕重建小叶章湿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选址要求、设计与施工、管理与维护及效果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退耕重建小叶章湿地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graded Farmland Reconstruction into Calamagrostis Epigejos Wet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884—2021 退耕重建小叶章湿地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退耕还湿后的小叶章湿地恢复与重建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其中的关键条款并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小叶章种源的选择
条文规定: 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小叶章种源,确保其遗传多样性不低于85%。
解读: 小叶章作为湿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植物之一,其种源质量直接关系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效果。选择适应性强、遗传多样性的种源能够提高小叶章在逆境环境下的存活率及生长势,从而有效促进湿地植被群落的快速形成和健康发展。
湿地重建初期管理措施
条文规定: 在重建初期需定期监测土壤湿度与pH值,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灌溉方案,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同时控制杂草生长。
解读: 初期阶段是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时期,合理的水分管理和杂草防控对于保护新生的小叶章幼苗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灌溉策略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助于促进小叶章根系发育,而及时清除杂草则可以避免杂草与小叶章争夺养分和空间资源,为小叶章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恢复成效评估标准
条文规定: 经过三年重建周期后,若小叶章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且无明显病虫害发生,则可认定该区域湿地重建初步成功。
解读: 这一条款明确了湿地重建成功的量化指标。70%以上的覆盖率不仅反映了小叶章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也间接表明了湿地植被结构趋于稳定;而没有病虫害的发生则意味着生态系统内部已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对于长期维护湿地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