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微电网用耐超低温稀土镍氢电池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微电网中使用的耐超低温稀土镍氢电池,其他类似用途的电池也可参考使用。
Title:Microgrid Rare Earth Nickel Metal Hydride Batteries for Ultra-Low Temperature Toler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K86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微电网用耐超低温稀土镍氢电池的标准更新解析——以“温度适应性测试”为例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微电网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TCSTM 00966-2024《微电网用耐超低温稀土镍氢电池》标准应运而生,并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中“温度适应性测试”这一关键指标的变化及其实质应用。
在旧版标准中,温度适应性测试主要关注的是电池在-20℃至+55℃范围内的性能表现。然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范围被扩展至-40℃至+65℃,并且增加了对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循环寿命要求。这意味着制造商需要确保其产品不仅能够在常规条件下正常工作,还必须具备在更广泛温度区间内稳定运行的能力。
为了满足新的测试要求,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 材料选择:选用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的材料,如改性后的稀土元素和特殊配比的镍氢合金,以提高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放电能力和在高温条件下的安全性。
2. 结构设计优化:改进电池内部结构,比如采用多层隔膜技术和优化电解液配方,增强电池的密封性和散热性能,从而提升其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耐用性。
3. 生产工艺调整:通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焊接质量、注液量等细节,确保每一块出厂电池都符合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4. 测试验证强化:除了按照新版标准进行严格的实验室测试外,还需开展户外实地试验,收集真实场景下的数据反馈,用于进一步完善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流程。
总之,《微电网用耐超低温稀土镍氢电池》标准的更新反映了行业对于提升储能设备可靠性的不懈追求。通过对温度适应性测试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实施,相关企业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微电网建设,还能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向着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