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黄檀育苗、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黑黄檀的人工育苗和造林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of Dalbergia cultr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黑黄檀是一种珍贵的热带 hardwood 树种,其木材密度高、纹理美观,在家具制造和工艺品加工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1014-2021 黑黄檀育苗造林技术规程》为规范黑黄檀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育苗环节,标准强调了种子采集与处理的重要性。规定应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期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成年母树采集成熟果实。果实采集后需及时晾晒脱粒,并采用湿沙层积法进行低温储藏以保持种子活力。同时要求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
其次关于苗圃地的选择与准备,标准指出苗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壤肥沃的地方。土壤pH值宜控制在5.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整地时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作为底肥。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2至3倍为宜。
进入幼苗管理阶段,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幼苗出土后要及时灌溉保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更要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等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
最后在造林环节,标准建议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至1500米之间的山地或丘陵地带,坡度不宜超过25度。造林密度一般为每公顷1100至1600株,具体取决于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栽植时要注意保护苗木根系完整,做到随起苗随栽植,确保成活率。造林后第一年内要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补植缺株。
以上是对《DB53/T 1014-2021 黑黄檀育苗造林技术规程》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高黑黄檀苗木质量和造林成功率,对于促进这一珍稀树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