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大田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大球盖菇的大田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eld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662-2021 大球盖菇大田栽培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发布的关于大球盖菇大田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要求
标准指出,大球盖菇的大田栽培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且pH值在5.5-7.5之间的地块。土壤温度保持在8-30℃范围内最为适宜。栽培前需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晒,并施足底肥,以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栽培季节选择
根据气候特点,大球盖菇的栽培时间宜选在春季3月至5月或秋季9月至11月。这段时间气温适中,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
三、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主要由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与牛粪、鸡粪等畜禽粪便混合而成。具体比例为:稻草或麦秸占70%-80%,牛粪或鸡粪占20%-30%。培养料要经过充分发酵处理,确保其碳氮比合理,水分含量控制在60%-65%之间。
四、播种方法
播种时将已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撒于整理好的田块上,厚度约为20厘米。然后按照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的量撒播菌种,再覆盖一层薄土压实即可。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湿,促进菌丝定植。
五、田间管理
1. 温湿度调控:保持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通过喷雾加湿来调节。
2. 光照管理: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直射,但也不能完全黑暗。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进行防控。
4. 收获期确定:当子实体长至八成熟时即可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六、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用手轻轻拔起整个子实体,注意不要损伤根部。收获后的鲜品应及时分级包装冷藏保鲜,防止变质。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产品,则可采用烘干等方式进行初步加工后再出售。
以上内容涵盖了《DB42/T 1662-2021》中的关键部分,希望能帮助到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