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的业务流程要求,包括信息采集、风险预警、协同监管、信用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开展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工作。
Title:Chengdu Intelligent Supervision Business Process Specification for Market Ent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1T 115—2021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业务流程规范》是成都市为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制定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指出“监管数据采集应遵循合法、必要、准确原则”。这意味着在收集市场主体相关信息时,必须确保信息来源合法合规,采集的数据仅限于履行职责所需,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这是保障市场主体权益,防止过度干预市场活动的基础。
其次,标准要求“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数据库”。这一规定旨在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形成全面、准确的市场主体档案。通过构建这样的数据库,可以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再者,标准强调“实施动态风险分级管理”。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经营行为等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分类管理。这种做法能够使有限的监管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优先关注高风险对象,从而增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标准还提出“加强技术手段应用”。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监管工作。例如,利用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风险点,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时监控企业运营情况等。这不仅提升了监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也为创新监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最后,标准明确了“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要求定期向社会公开监管信息,接受公众监督。这样做既能让社会各界了解政府监管动态,也有助于倒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DB5101T 115—2021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业务流程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市场监管流程,对于推动成都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