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鄂牧6号苎麻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鄂牧6号苎麻的种植与开发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Mu No. 6 Ramie (DB42T 1658-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鄂牧6号苎麻是一种优质的纤维作物,其高产栽培与高效利用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DB42/T 1658-2021 鄂牧6号苎麻高产栽培和利用技术规程》为苎麻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繁殖
规程指出,鄂牧6号苎麻应选用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并强调种子质量需符合国家标准GB/T 3543.1-1995的规定。在繁殖过程中,要求采用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茎,每段种茎长度应在20至30厘米之间,确保每个节上保留1-2个芽眼。此外,还规定了种茎处理方法,包括浸泡消毒和催芽等步骤,以提高成活率。
二、整地施肥
规程建议,在播种前要深耕土地,深度控制在25-30厘米左右,同时施足基肥。具体而言,每亩地应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400-500公斤,配合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这样做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为苎麻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三、播种与田间管理
关于播种时间,规程推荐春季气温稳定回升至15℃以上时进行。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者穴播,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株距则为20-30厘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保证全苗。苗期需注意除草松土,防止杂草竞争养分。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则要加强水肥管理,适时追施速效氮肥,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灌溉。
四、病虫害防治
规程特别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常见的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等,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等方式加以预防;而对于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则提倡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捕食害虫,必要时再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洒。
五、收获与加工
关于收获时机,规程明确指出当苎麻纤维含量达到最高值且纤维品质最佳时为宜。一般情况下,从播种到首次收获大约需要100-120天。收获时应选择晴朗天气,避免雨天操作导致纤维质量下降。收获后的麻皮需及时剥取并晾晒干燥,然后按照不同用途分类堆放保存。
六、利用途径
最后,规程还介绍了鄂牧6号苎麻的主要利用方向。除了传统的纺织原料外,还可开发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生物降解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产品。这不仅拓宽了苎麻的应用范围,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DB42/T 1658-2021 鄂牧6号苎麻高产栽培和利用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规范,涵盖了从种质资源到最终产品的整个链条。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能够有效提升苎麻产量与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