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果类蔬菜(茄子、番茄、辣椒)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嫁接前准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茄子、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的嫁接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Solanace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661-2021《茄果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为茄果类蔬菜的嫁接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指南。以下选取了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嫁接前准备
# 条文:3.1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嫁接成功的基础。规程要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汤浸种和药剂消毒。温汤浸种需将种子置于50-55℃的热水中浸泡15-20分钟,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室温。药剂消毒则需按照说明书配制溶液,将种子浸泡一定时间后清洗干净。这一环节不仅能够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还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 解读:
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嫁接苗的质量和成活率。通过适当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温汤浸种还能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加快萌发速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执行,确保每粒种子都经过彻底处理。
嫁接方法选择
# 条文:4.1 嫁接方法
本标准推荐使用顶插接法作为主要嫁接方式。顶插接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等优点。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砧木苗的子叶基部沿子叶与胚轴交界处向下斜切一刀,角度约为30°;然后在同一位置将接穗苗削成与砧木相匹配的楔形,插入砧木切口中并固定。
# 解读:
顶插接法之所以被推荐,是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损伤,保持植株生长点不受破坏。此外,该方法适合多种茄果类蔬菜品种,适用范围广。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刀具的锋利程度以及切口的平整度,以保证接合紧密,利于愈伤组织形成。
苗期管理
# 条文:5.1 温湿度控制
嫁接后的初期阶段,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嫁接苗的成活率。规程规定,嫁接后头三天内需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85%-90%),避免阳光直射,并适当降低温度至白天20-25℃,夜间15-18℃。从第四天起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同时逐步降低湿度至正常水平。
# 解读:
此阶段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伤口愈合但不过于潮湿的环境。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而适宜的温度则有助于新根系的发育。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温室内的温湿度条件,确保嫁接苗健康成长。
病虫害防治
# 条文:6.1 预防为主
规程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整个育苗期间应定期巡查苗床,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物理防治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化学防治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 解读:
病虫害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根除且容易传播,因此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当确实需要用药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以上是对DB42/T 1661-2021《茄果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为广大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