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户智能配电站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设备要求、通信要求及安全防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10kV用户智能配电站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改造。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User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Subst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F33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137-2021《用户智能配电站系统建设规范》是深圳市为指导和规范用户智能配电站建设而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用户智能配电站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标准规定,用户智能配电站应选择地势较高且不易积水的位置,避免靠近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同时,站址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设备安装及日常维护,并确保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以便于设备运输和人员进出。此外,还应考虑电磁环境的影响,避免受到强电磁干扰源的直接影响。
设计原则
在设计阶段,需遵循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原则。配电装置的选择应优先考虑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产品,并预留适当的扩容空间。对于智能化功能的设计,应具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自动切换等功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操作便捷性。
系统配置
智能配电站内应配备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通信单元等。这些组件之间需要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互联互通,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另外,还需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雷击装置、过电压保护器等,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施工要求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所有电气设备安装前均需经过严格检查,确保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电缆敷设时应注意走向合理,尽量减少交叉穿越,同时做好绝缘处理工作。对于隐蔽工程,则应在覆盖之前由专业人员进行验收确认。
验收标准
竣工后的智能配电站须经过全面细致的验收才能投入使用。验收内容涵盖外观质量、电气性能指标、通信连接状况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对于智能化功能模块,要逐一验证其实际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只有当所有项目均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运行维护
长期使用期间,定期开展预防性试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隐患,还能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记录档案制度,详细记载每次检修保养的情况,便于日后追溯查询。
总之,《用户智能配电站系统建设规范》为推动深圳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用户智能配电站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每一个细节,确保最终建成的设施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