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的分类和编码原则、方法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管理与应用。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838-2021《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公路工程BIM(建筑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的地方标准。这一标准旨在规范公路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几个核心术语:
-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 分类:根据特定规则将对象归类的过程。
- 编码:为便于管理和检索而赋予对象的一个或一组有序字符。
这些定义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确保了整个标准框架内的术语一致性。
分类体系
标准提出了基于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分类体系,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分类方法:
- 规划阶段:主要关注项目的初步构思、可行性研究等内容;
- 设计阶段:涵盖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环节;
- 施工阶段:涉及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方面;
- 运维阶段:侧重于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这种分阶段分类有助于在不同阶段之间建立清晰的信息流,提高工作效率。
编码规则
编码规则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它采用层次结构编码方式,具体如下:
1. 第一层:表示专业类别,如道路、桥梁、隧道等;
2. 第二层:表示子专业类别;
3. 第三层:表示具体的构件或系统;
4. 第四层:提供进一步细化的信息。
例如,“01-01-01-01”可能代表“道路工程-路基工程-土方工程-挖方”。
这样的编码体系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够有效支持数据库查询操作。
数据交换格式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移植性,标准还规定了数据交换格式的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文件命名规则、元数据描述、属性值域等。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集成与共享。
应用实例
标准提供了多个应用实例来帮助理解和实施。例如,在某高速公路项目中,利用该标准对全线进行了详细的BIM建模,并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全过程的信息跟踪。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显著提升了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DB34/T 3838-2021)是一部非常实用的标准文件,它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指导,促进了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深入学习并正确应用这一标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