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垃圾处理残余物的生物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术语和定义、原理、试验条件、试验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等。本文件适用于湿垃圾处理残余物的生物稳定性评价。
Title:Evaluation Method for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Residuals from Wet Waste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X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208-2020是上海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湿垃圾处理后残余物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湿垃圾”、“残余物”及“生物稳定性”等核心概念。其中,“生物稳定性”是指残余物经过处理后,其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到一定程度的状态,通常通过测定耗氧速率来判断。
样品采集与制备
在样品采集部分,标准要求取样需具有代表性,并应在处理后的湿垃圾堆体不同深度和位置随机抽取多个样本混合均匀。样品制备时需要确保样品新鲜且无污染,同时应尽快进行分析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样品性质的影响。
测试条件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标准规定了严格的测试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温度设定为25±1℃,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以及氧气供应量的精确控制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微生物活动水平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分析方法
本标准推荐使用连续监测法测定残余物的耗氧速率。这种方法能够实时记录整个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而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消耗氧气的质量。此外,还介绍了其他辅助检测手段如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等,用于验证主要指标的一致性。
结果评估
最后,在得出具体数值之后,需要根据设定的标准限值来进行结果评估。如果耗氧速率低于某一临界值,则可以认为该残余物达到了相应的生物稳定性要求;反之则需进一步处理直至达标为止。
以上就是对于DB31/T 1208-2020中有关湿垃圾处理残余物生物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一些重点内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