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设施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栽培季节、菌种选择与处理、覆土材料准备、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羊肚菌的设施栽培生产。
Title:Standard Complex for Morel Mushrooms - Part 5: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8T 20.5—2021《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羊肚菌设施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要求
条文指出,设施栽培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壤肥沃的地方。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0℃至25℃之间,湿度保持在75%以上。通风系统需保证空气流通,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病害发生。这一规定旨在为羊肚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其正常发育。
2. 培养基质配置
标准中强调,培养基质应以腐殖土为主,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如牛粪、鸡粪等。基质pH值应在6.5至7.5之间,同时要求基质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合理的基质配比是羊肚菌成功栽培的基础,能够有效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3. 播种与管理
播种时应将菌种均匀撒播于基质表面,然后轻轻覆土,厚度约为2-3厘米。播种后需保持基质湿润,但不可积水。在出菇期间,要定期检查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防止对羊肚菌造成危害。这些操作细节有助于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4. 采收标准
当羊肚菌子实体伞盖完全展开且颜色由深变浅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应用干净的刀具贴近地面割取,避免损伤周围菌体。及时采收不仅有利于后续批次的生长,还能保证产品的商品价值。
5. 病虫害防治
设施栽培过程中应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和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生态环保。这一措施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上内容是对DB6108T 20.5—2021中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羊肚菌设施栽培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