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
Title: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25-2021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北京市绿色建筑建设的重要依据。以下对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本标准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应优先选用本地化生产的建筑材料,这不仅能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还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强调了对可再循环材料的使用比例不低于10%,这意味着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其循环利用价值,以降低资源消耗。
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对于建筑节水措施,标准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比如规定景观用水应采用非传统水源的比例不低于80%,这一规定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的依赖,促进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还要求设置用水分项计量装置,以便于管理和监测用水情况,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室内环境质量
在室内空气质量方面,标准特别关注甲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的浓度控制。要求这些污染物浓度均不得超过国家相关标准限值,并且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进行检测。这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执行。
四、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也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指出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现场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理工作,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五、运营管理
最后,在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也需遵循绿色理念。例如鼓励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来优化能源消耗;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确保其高效运行;开展员工培训增强大家节能环保意识等等。这些都是保证绿色建筑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DB11/T 825-2021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多个维度全面涵盖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项要求,为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