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地下工程建设中供热管线保护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供热管线保护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ipeline Protection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 Part 1: Heating Pip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815.1-2021 地下工程建设中管线保护技术规程 第1部分:供热管线》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供热管线的保护要求。以下将选取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一般规定
本章强调了在施工前应充分了解供热管线的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管线的材质、规格、埋深、走向等信息。施工单位需与产权单位密切配合,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要求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并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此外,还强调了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第三方破坏。
4.2 管线调查
第4.2.1条规定,在开工前至少一个月,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专业队伍对拟建工程范围内的供热管线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内容不仅限于管线的位置、埋设方式,还应包括周边环境状况以及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调整设计方案。
4.3 施工准备
根据第4.3.2条,施工单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其中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熟悉相关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另外,还需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抢修车辆、堵漏材料等。
4.4 监测与预警
第4.4.3条指出,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米时,应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周围土体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监测频率通常为每天一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至每两小时一次。
4.5 应急处置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规程》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例如,若发生泄漏事故,首先要切断上游阀门,然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封堵作业;如果是由于振动导致管道受损,则需要暂停施工活动,待修复完成后才能继续推进项目进度。总之,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只是部分内容概述,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特点灵活运用各项规定。希望上述分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