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模型细度(LOD)的要求、建模内容、深度和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电气工程的BIM建模与应用。
Title:Code for Detail Level of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Modeling in Beij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838-202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模型细度的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建筑电气工程”是指建筑物内所有与电力供应、分配及使用相关的设施安装工程。而“施工过程模型”则是指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阶段所使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用于指导施工活动。
模型细度要求
# 一般规定
第5章对模型细度提出了总体要求,包括模型应能够准确反映设计意图,并且要满足施工需求。此外还强调了模型数据格式应统一,便于信息交换和共享。
# 细化内容
在具体工程项目中,模型细度分为四个等级(LOD 100至LOD 400),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详细程度:
- LOD 100:仅包含基本几何信息。
- LOD 200:增加材质、颜色等属性。
- LOD 300:包含详细的尺寸标注和技术参数。
- LOD 400:最高等级,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级别的细节。
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如开关柜、电缆桥架等,在各个LOD级别下应达到的具体细度也做了明确规定。
施工阶段的应用
标准指出,在施工准备阶段利用模型可以优化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中通过模型指导现场作业;竣工验收时则可用作质量检查依据。同时建议建立基于BIM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上述应用。
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模型质量和一致性,标准提出了多项措施:
1. 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2. 制定详细的审核流程,包括自检、互检以及第三方审查;
3. 定期培训相关人员掌握最新技术和规范。
安全管理
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的建模要求。例如,在危险区域周围设置虚拟围栏,并标注警示标志;对于高空作业设备还需标明操作规程等内容。
以上就是DB11/T 1838-202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中几个重点方面的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