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产品生产主体追溯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追溯信息管理、追溯标识使用、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体进行追溯管理的相关活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race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duc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311-2021《农产品生产主体追溯管理规范》是浙江省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为农产品生产主体如何开展追溯管理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
标准中明确要求农产品生产主体建立完整的追溯管理制度。这包括设立专门的追溯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并制定详细的追溯流程和记录制度。例如,第5.1条指出,“生产主体应建立追溯管理制度文件”,并保存至少两年以上。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有书面化的管理规定,同时这些资料要妥善存档以备查验。
对于追溯信息的采集,标准强调全面性和准确性。根据第6.2条的规定,“生产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具体来说,生产记录应涵盖种植或养殖过程中使用的种子、种苗、饲料、肥料等投入品的信息,以及生产操作的时间、地点、人员等细节。此外,还要求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比如农药使用情况、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标准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追溯效率。第7.1条提到,“鼓励采用电子化方式记录和管理追溯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这就意味着生产主体可以考虑引入ERP系统或者专门的农业追溯软件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另外,标准也关注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第8.2条规定,“生产主体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追溯信息”。当消费者提出查询请求时,生产主体需及时响应,并通过适当渠道(如网站、二维码扫描)提供真实有效的追溯信息。这一条款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DB33/T 2311-2021通过对追溯管理体系构建、信息采集与保存、信息化应用以及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为农产品生产主体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有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