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理州天冬栽培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理州范围内天冬的规范化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Tian Dong in Dali Prefe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9T 68-2021 大理州天冬栽培技术规程》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为规范天冬药材种植而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天冬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对于提高天冬品质、保障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选址与整地方面,标准指出种植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pH值以6.5至7.5为宜。要求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并结合整地将肥料翻入土中。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天冬喜欢深厚疏松的土壤环境,良好的土壤条件能够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其次关于种苗选择与处理,标准强调选用无病虫害、健壮饱满的种茎作为繁殖材料。种茎长度应在15厘米以上,直径不低于0.5厘米。种植前需对种茎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然后晾干待栽。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种苗带菌感染,提高成活率。
在种植密度上,标准建议行距保持在30至40厘米,株距控制在20至25厘米。这样的间距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每亩适宜种植约8000至10000株。
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勤施薄施\"的原则。在幼苗期可适当追施氮肥促进生长,在块根膨大期则要增施磷钾肥,一般每亩每次追施复合肥15至20公斤。同时注意及时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如硼肥等,这对提高产量和品质都有帮助。
灌溉与排水同样不可忽视。天冬喜湿润但怕积水,生长期要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遇到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则要注意清沟排渍,避免根部腐烂。
病虫害防治是栽培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通过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减少病原菌积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释放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化学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执行,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最后在采收加工上,标准规定天冬种植后第3年秋季即可采挖。采挖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块根。鲜品需及时清洗去泥,然后进行分级整理。干燥处理可采用自然晾晒或烘干方式,但烘干温度不宜超过50℃,以免影响药效成分含量。
总之,《DB5329T 68-2021》从种植到采收各个环节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为大理州天冬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从业者应严格遵守这些技术要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